戛纳电影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戛纳电影节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顶级的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一种关注”、“短片竞赛”、“电影基石”、“导演双周”、“国际影评人周”、“法国电影的新面貌”、“会外市场展”等单元。长片和短片分别由两组评审团评审。有两组评审小组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主要竞赛单位评审小组由各国电影文化艺术界人士组成。他们的候选人是著名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其中一人担任评审小组主席;非竞赛单位主要是提拔新人,其中一个关注单位和导演双周单位探索了许多潜力和成就的导演。

1959年,田晨的《荡妇与圣女》成为首部正式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20世纪60年代,李翰祥的《鬼故事》(1960年)、杨贵妃(1962年)、《武则天》(1963年)三次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杨贵妃》因其宏伟的宫廷风景和服饰获得技术奖,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首部获奖的中国电影。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5年,胡金泉的《侠女》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世界。

1983年,岑范的《阿Q正传》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大陆电影。张艺谋的《菊豆》于1990年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1993年,《霸王别姬》获得金棕榈奖。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梦想生活》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1994年,《活着》获得评审团奖。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葛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第一位中国戛纳电影皇帝。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