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瓷器可分为单色釉瓷和彩绘瓷两类。单色釉瓷也分为素瓷和色釉瓷。素瓷有四种:青瓷、黑瓷、白瓷和青白瓷。瓷器一般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表面有玻璃釉或彩绘物。素瓷是在通风状态下烧制而成,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铁的含量不同,所以也会出现不同的釉色。色釉瓷不同于素瓷的烧制方法,它是在封闭无氧的状态下烧制的。
瓷器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表面涂有玻璃釉或彩绘物。瓷器的形成应在窑内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
一般人认为,必须有以下几种才能称之为瓷器:
首先,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瓷土主要由高岭土和化妆土组成,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铁含量低。高温烧成后,胎色为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高温烘烤1300℃,具有瓷器的物理性能。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不同,以烧结为准。第三,瓷表面施釉必须是高温下与瓷一起烧制的玻璃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