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6日是彝族火把节,纳西族也被称为三月街,藏族被称为屠宰节,表达了对祖先的尊重,祈求收获和平。火把节期间,人们会提着火把,从城市到森林,从山到村庄,来到市场进行盛大的祭祀、舞蹈、游戏等活动。场面非常壮观。这一习俗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炔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嘉年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时间举办火炬节,主要是在农历6月24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形成了新的形式。2021年7月, 凉山喜德、昭觉两县火把节因各种原因被取消。
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特色。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保留了火把节的来历和玉溪编事的重要信息、《禄劝县志》、《洞溪县志》中的记载为探索火把节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虽然大理和昆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掩盖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它“星回节”这句话也揭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和深厚的文化。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幸福生活,派一位老天将到人间,让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上帝将来到这个世界上,看到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年长的孩子,但年轻的孩子带着他走,他感到奇怪,仔细问孩子是侄子,孩子是儿子,因为他的兄弟姐妹已经死了,这个男人认为他应该好好照顾他的侄子。上帝会被这样的人类美德深深感动,认为人们的心是如此善良,如何忍受伤害他们,他会把上帝烧毁人类的消息告诉那个人,让他告诉人们在6月25日在门口点燃火炬,以避免灾难。所以成千上万的家庭在这个晚上点燃了火把,上帝认为人们已经在火海中灭亡了,然后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