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4日,世界盲文日。2018年11月,联合国大会投票成立“世界盲文日”,2019年1月4日是第一个“世界盲文日”。庆祝世界盲文日旨在促进人们认识到盲文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对充分实现盲人和弱视人权的重要性。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1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远视或近视障碍。视力障碍患者比无视力障碍患者更容易遇到贫困,情况更糟。视力损失远不止盲症和视力障碍。
对于3900万盲人和2.53亿视力障碍者来说,视力丧失通常意味着终身不平等。视力障碍患者往往健康状况较差,但也面临着教育和就业障碍。根据联合国几十年来在残疾人领域所做的工作,2006年《残疾人权利公约》通过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一步保障了残疾人的权利和福祉。2018年11月,会议决定宣布1月4日是世界盲文日,认识到促进书面语言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是充分实现盲人和弱视人权的重要先决条件。
盲文是盲人使用的语言文字。世界各国通行“六点制”盲文符号系统是法国盲人教师路易·布莱尔(1809-1852)成立于1829年,因此被尊称为“世界盲文之父”。为促进盲文的发展和应用,联合国大会于2018年投票成立“世界盲文日”,2019年1月4日是第一个“世界盲文日”。 2018年7月1日,中国颁布实施了《国家普通盲文计划》,为盲文应用推广、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盲文出版社及时制作出版了一批全国普通盲文学校的教材和学习读物,各地组织了全国普通盲文推广培训活动,积极推广和使用全国普通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