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是北京的特色。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魏书》记载,三国时期,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出现了铜制的火锅。人们用火锅煮猪、牛、羊、鸡、鱼等肉,但当时并不流行。后来,随着烹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火锅纷纷亮相。到了北宋时期,汴京(今开封)的酒馆,冬天已经有火锅了。清末民国初期,全国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火锅,各具特色。
在北京,提到“涮羊肉”,尽人皆知。因为这道菜吃起来简单可口,所以很受欢迎。也因为老北京主要用铜锅做羊肉,也叫“吃锅子”“涮大羊”。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期,当时“铜鼎”,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法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斗”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羊肉要精细鲜嫩,肉片纸薄均匀,调料多样美味,涮肉醇香,涮后即食。香味纯正,鲜嫩可口。涮羊肉是一种具有北京特色的饮食。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益精气,治虚劳,补肺肾气,养心肺,解热毒,滋润肌肤。”《本草食疗》记载:“凡味和羊肉一起煮,都可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