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这是我国四大祭拜节日之一的鬼节,民俗又称四大鬼节。是中华传统佳节日,一到祭拜的那一天,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进行祭拜祖先,祭拜去世的亲人,表述不忘根本,悼念缅怀的情结。
在我国,人们对清明时节、除夕夜、九九重阳节这种祭拜节日,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鬼节,并非十分了解,对鬼节为什么被称作四大鬼节和盂兰盆节更加是不太明白。今日,我就来跟大家聊聊各种问题,给大家解除这些问题。
阴历的七月十五,民俗又叫七月半,是鬼节,鬼节来源于我闺的道教,怎么成为节日的?其实在鬼节以前,民间就已经有了“七月半”拜祖的风俗了。那时候之所以在七月十五举办祭拜,是由于古人认为,若想粮食丰收,就需要祈祷先人的庇佑。因此,每一年这时候,都会先向自己的老祖先报告曾经的粮食作物收获,祈祷明年老祖先再次庇佑地里的粮食丰收。
之后“七月半”改叫为“鬼节”,乃是因为道教传说。传说故事道教有“三官大帝”,分别为星君、地官、水官,她们受玉皇大帝的委任驻在人间,每日任务要在“三元日”里调查人世间的功罪,之后才而定惩处。三元日分别为:星君,正月十五,称上元节降福,地官,七月十五,是中元赦罪,水官,十月十五,给下元解厄。
七月十五,也为中元赦罪,地官所管是指阴曹地府,它的目标就是调查阴曹地府各界的厉鬼了。到唐朝,道教的开端强盛,大家就把七月十五“中元”日列入祭拜的鬼节。
那样鬼节为何也称为“四大鬼节”呢?主要是因为,七月十五中元日这一天,地官便会开启阴曹地府的鬼门关,让阴曹地府中的众鬼离去冥府重返人间去面对调查。因而,这一天有间的鬼就回自己家来到,而没家的鬼便开始流荡世间,变成饿死鬼,四处寻找东西吃。
所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世间的每家每户觉得自己老祖先的内核一定会回家了的,所以才提前准备各种各样贡品沿线焚烧处理赠给亡灵。自然,很多人都并且也顺便焚烧处理一些赠给各界饿死鬼,以防她们到处游荡害人不浅。
而道教的道士职业还会在鬼节这一天讲念经文,为地官祝贺华诞,为出的亡灵开展超渡,并安排地官饶恕这种亡灵的罪行,望她们早日超生户。
也正是因为鬼节这一天通常是祭拜祖先的灵魂和各界亡灵的主要原因,民俗便把鬼节也称为“四大鬼节”。
鬼节内有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便是放孔明灯,也是有叫放天灯,放灯的价值有两种,一是可以把家滋事的“鬼魂”及其晦气放到孔明灯上带去,或放顺河送出,而且还是送得远一点。另一个就是,鬼节这一天放天灯、河灯,就送自己家老祖先的内核飞早日飞进来西方极乐世界,放灯的目的在于点亮她们提升的路。
鬼节也被人称为盂兰盆节,这两个节是一个节日吗?有些人认为道教的“鬼节”便是佛教的“盂兰盆节”,由于盂兰盆节更是为释放地狱里的亡魂的节日。实际上,这两个节日尽管具体内容相仿,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节日,鬼节与盂兰盆节,是各自归属于道教与佛教的,二个节日是并列结构,并非属一个节日。
“鬼节”,只不过是在唐后半期才正式被列入节日名,但在“鬼节”以前,佛教早就将七月十五列入“盂兰盆节”了。因此,鬼节与孟兰盆节虽然都是列入七月十五,但那时则是两种不同的节日。
盂兰盆,是梵语的中文谐音,指的是“救倒悬”,即拯救在地狱吃苦的亡灵。当佛教进入中国后,盂兰盆节才为我们中国人熟识。“盂兰盆”的意思就是“救倒悬”,据《盂兰盆经》记述有“目连救母”的民间传说故事,说释迦有一个徒弟叫目连,见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里吃苦,就到处倒悬,而求佛来救拔妈妈。
因此,释迦就需要她在七月十五日,便是僧众安家终结之日,配齐千味饮食搭配,来供奉十方僧众,就能使他的妈妈摆脱。之后,佛教徒按照这个传说故事构成了盂兰盆会。
因为“目连救母”故事,合乎执政者倡导的孝心,因此深受欢迎。被追捧为“三教同宗说”的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就把盂兰盆会要求成为一个民俗节日,那时候节日的目的是为了敬奉如来佛的。
因为盂兰盆会的“目连救母”孝道故事备受统治者的青睐,然后就在中国全力传扬盂兰盆节。
因而,到唐朝,道教也开始将中元日列入鬼节,恐怕也是受到了佛教盂兰盆节视频的危害。
有些人说道教的鬼节为阴历七月十五,而佛教的盂兰盆节是太阴历七月十五。这两个时长一样吗?实际上是一样的。太阴历便是阴历,阴历之所以是太阴历,是由于人类的祖先早就在商朝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类农历历法,因此人们又被称为为太阴历。
伴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到最后,不论是道教的鬼节或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因为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开展。在后世大家看起来,这两个节日就是一个节日,或者一个节日有两种名字而已。
到后来,大家也很难区别出什么习俗是道教鬼节的,什么属于佛教盂兰盆节的。由于这两个节日的风俗已经被大家混在一起过去了,因此。一直到今天,这才有了人们普遍认为的鬼节便是盂兰盆节这样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