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此说法(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什么意思)

如何正确理解“刑不上医生,礼不下普通人”这句话?

“不是医生”是《礼记》中的半句话,其次是“不是普通人”。从字面上说,封建医生或以上官员似乎不接受惩罚,普通人不配接受礼仪的教育。

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儒家长期以来一直被批评为反动词。

老施在这里为儒家辩护,这似乎是一种有意无意的误解。事实上,这里的“刑”并非指刑罚,而是指肉刑。

封建医生犯罪也要接受处罚,不是还有一句话“王子犯法与普通人同罪”吗?

所以“刑不上医生”的意思是,无论医生以上的贵族阶层犯了多少罪,都不能用肉惩罚。

什么是肉刑?是对身体的惩罚。

战国前有五种肉刑,合称五刑,分别是墨、(yì)、刖(yue)、宫、大辟。

墨水,是在脸上刺伤的。在《水浒传》中,宋代常见的刑罚是刺配,脸上刺字 发配流放。

,就是割鼻子。据说秦孝公的弟弟赢虔就被商鞅除以刑。更多发生在女性身上。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鼓励楚怀王惩罚魏国美女,以解除嫉妒和仇恨。

砍手或砍脚。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士兵被处以这种惩罚,因此失去了战斗力。

宫殿不仅切鸡,还损害生殖器官,适用于男女罪犯。写《史记》的司马迁叔叔被判处宫刑。

大辟,就是死刑。从考古发现的遗骸来看,杀戮的手段包括砍头、腰斩和活埋。

晕!要么割鼻子,要么割鸡,要么砍手脚,要么砍头。现代人想起来很可怕,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封建医生应该如何处罚犯罪?当然要有处罚,处罚手段还是五刑。但不同的是,尧舜时期的五刑被称为象刑。

顾名思义,“象”是“象”的“象”,所有的惩罚都是象征性的。

该处墨刑的,可以戴黑色头巾。该割鼻子的,系草帽带。该砍脚的,穿上特殊的麻鞋。

该处宫刑的,剪掉衣服的前襟。该砍头的,穿红色的,不缝边的,没有衣领的衣服。荀子的文章记录了象刑。

我觉得你的正常反应会是:开玩笑吧,这种惩罚有什么用?现代相当于罚三杯酒,对吧?

其实不然。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了吐蕃的风土人情,说吐蕃人特别重视勇士。打仗的时候要等到前队的人都死了,后队才会继续。

战死是最光荣的,病死是最窝囊的。假如一家人的男人都是战死的,这个家庭就是一流的高门大户。

在这样的习俗下,你认为被打败的人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吐蕃的做法是既不杀也不打。他只是在头上挂了一条狐狸尾巴,这意味着这个人和狐狸一样胆小。在拥挤的场合,他不得不带他四处走动。在吐蕃人看来,这种羞辱仅次于死亡。

从战国时期的角度来看,象刑当然会被认为是重罪轻罚。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似乎也是如此。

然而,今天的人类学知识可以告诉我们,在原始的部落生活中,对象刑的惩罚一点也不轻,受到象刑的人真的会觉得生不如死。

事实上,这种象征性的惩罚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外国。19世纪美国小说家霍桑的一部代表作《红字》讲述了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故事。

女主角海斯特·白兰年轻时嫁给了一个丑陋、虚伪、年纪大的人。后来,她的丈夫失踪了,白兰在孤独的等待中爱上了一个年轻的牧师。

他们有爱情的结晶,这暴露了秘密关系。结果,白兰入狱,在监狱里生了一个女儿。

不人道的清教徒镇给了她一个惩罚,让她在胸前戴一个红色的A字,那是通奸(Adultery)首字母,她一生都要带着这个耻辱的标记。

我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象刑和肉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罪犯可以很容易地从外表上识别出来。

在肉刑中,最轻的刑罚是墨刑,只是在脸上刺字。单从疼痛的角度来说,比被鞭子轻松多了。但是鞭子和棍子不在五刑制度之内,因为它们无法识别。

在五刑中,无论是被刺伤还是被砍伤,都会对囚犯的身体造成永久性、无法修复的伤害。当任何人看到一个男人有这样的伤害时,他会立即把它翻译成三个字:坏人。

同理,任何人看到一个女人胸前有一个红色的A,心里也会立刻把它翻译成三个字:破鞋。

因此,“坏人”和“破鞋”虽然没有被放逐,但他们的生活却被世俗社会隔离。

象刑在古今中外广泛存在,但许多实质上的象刑并没有被视为象刑。

这实际上是一个“礼物”的范畴。这是一种真正聪明的社会管理手段,用礼仪和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特别是社会高层的行为,为整个社会树立道德榜样。

因此,“不能惩罚医生,不能礼貌普通人”的真正含义是用礼仪和道德规范约束社会高层,用惩罚手段管理下层人民,这是古代儒家倡导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