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作者)

作者一直告诉大家,用别人的名句并不容易,成功的人也很少。但一旦成功,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注定要成名诗坛。比如本期要告诉大家的老和尚,因为高水平的化用,让自己成名诗坛。

公元1186年,60多岁的陆游来到首都接受命令,住在西湖边的一家客栈里,等待召见。无聊的时候,他写了一首《临安春雨》。诗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不要低估这首诗。他创造性地把“春雨”和“杏花”联系在一起,美得令人陶醉。

向前看,这句古老的名句在时间上是如此的惊艳,直到有一天它被一位老和尚化用,这个名字叫志南。从文人朱对南志的评价来看,这应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只有一首诗。这首诗叫《绝句》。

在这首诗中,老和尚闲来无事,随便用了千古名句陆游,却从未想过这样让自己成名诗坛。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

《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诗的翻译非常美丽:当我一路航行时,当我看到一棵参天大树时,我想上岸散步。把船系在树下,我拄着拐杖走过桥,向东走去。这时,天上飘着细雨,但我不觉得冷。吹来的风一点也不冷。

为什么这首诗使用了陆游诗的形象?在陆游的名句中,杏花和春雨是为了突出诗人心中的休闲,志南的诗也是如此。他也是在闲暇时写的这首诗。

陆游将春雨和杏花分开使用,但志南将它们连接在一起。从那时起,杏花雨已经成为古代诗歌中最经典的形象之一,这是志南对陆游诗的重新创作。

纵观这首诗,除了巧妙运用陆游名句的形象,写出新的意外,整首诗的用词也值得称赞。写树的时候,诗人用“古”字来形容;写船篷的时候,诗人用“短”字来形容;写桥的时候,用“东”来定位。每一个准确的词都是为了诗中的禅意和诗人心中的休闲。

志南这首诗,最美的是最后14个字。然而,很多人并不理解诗中最后14个字的意思。我还记得诗歌会议上有一个关于这首诗的问题。

当时我问的是,诗中的“杏花雨”是什么雨?有三个答案:杏花如雨;代表梅雨;杏花开放时的雨。在这三个答案中,正确的答案是第三个。当时,百人组的许多人都回答错了。因此,评论嘉宾康震先生说: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康震说,很多人认为这意味着杏花像雨一样落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是这样,你怎么能碰你的衣服呢?前一句“湿”字非常突兀。因此,志南的“杏花雨”意味着杏花开放时的雨,意味着春雨。目前尚不清楚志南当时是否看到杏花。事实上,后一句话中的“柳风”也指春风,指二十四花信风中的柳风。

也许有些朋友会觉得他们显然没有写杏花,但他们必须使用“杏花雨”的写作方法。志南这样写有点僵硬吗?在这方面,作者认为:首先,志南这句话是将陆游的两个形象融为一体,这是对前人的致敬;

其次,眼睛里不一定有花,但心里可能到处都是花。细雨轻轻搭配杏花的形象。虽然没有花,但它写出了不同的美。它比直接使用春雨和细雨要好得多。

这是志南存世唯一一首诗,因为这首《绝句》而闻名于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