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虫是什么时代的(地球的寒武纪三叶虫世界)

三叶虫是一种已灭绝的节肢动物,早在300多年前,明朝崇祯年间就在山东泰安发现了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最早出现在寒武纪初期的小壳动物群中。小壳动物群主要是指软舌螺、腹足、单板、喙抢嗪、头掷缰绳、外形幻觉囊淮普 鎏逦⑿。ㄒ话憬?-2mm)、当时,低等软体动物的海洋条件适合它们生存。这些动物给三叶虫带来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在当时的海洋中,三叶虫还没有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所以它们猖獗,发展迅速,整个寒武纪已经成为三叶虫的世界。

三叶虫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胸部和尾部。背部的甲壳坚硬,中间突起,肋骨平坦,垂直形成三个部分。这就是三叶虫的名字。由于三叶虫背壳坚硬,很容易保存成化石。今天,我们知道这种灭绝的动物都是通过化石认识的。由于三叶虫的头部覆盖着硬甲,可以称为头甲。头甲中央凸起的部分称为头鞍。头鞍的形状和大小在不同类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头鞍的前部是头盖,上面发育着眼脊、眼叶和眼睛。头盖两侧边缘凹凸延伸,形成移动脸颊。移动脸颊通常会进一步形成非常尖锐的脸颊刺,并延伸到身体后部。整个头甲是三叶虫分类和种属鉴定的重要依据。

胸甲由许多形状相似的胸部组成。这些胸部相互连接,类似于绝大多数节肢动物的体节。胸部可以移动并弯曲。三叶虫的身体可以蜷缩或伸展所有这些活动的胸部,但幼年的三叶虫没有胸部。尾甲是指三叶虫身体末端由多个体节组成的部分,形成三叶虫独特的尾部。三叶虫的尾巴一般是半圆形的,因为尾巴的边缘经常形成不同大小的尾刺,使许多三叶虫的尾巴伸展,放射,变得非常美丽。整个三叶虫背面坚硬光滑,但科学家发现背甲上有一些小肿瘤或小结节。这些小肿瘤和小结节与背甲上的颊刺、肋刺和尾刺一起形成了复杂的保护”盔甲”,可见,即使海洋中有比三叶虫更强大的动物,也不敢轻易冒犯它们。

经过多年的研究,各国古生物学家认为三叶虫具有复杂的发育阶段。三叶虫是雌雄异体,卵生,在它们的生命发育中,要经过多次蜕壳才能生长,如今许多节肢动物都继承了三叶虫的生长方式。从幼虫到成虫,三叶虫通常经历三个生长阶段,即幼年、分节期和成虫期。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在野外收集三叶虫化石。如果人们对三叶虫的发育阶段有一点了解,就可以对收集到的三叶虫化石进行一般鉴定,以免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同一三叶虫视为不同形式的物种。

幼年三叶虫除了身体很小外,往往凸起明显,头尾区别不明显,没有胸部,虫体呈球形。未来,随着三叶虫的不断生长,胸部逐渐增加,当胸部不再增加时进入成年期,这意味着三叶虫已经达到了性成熟阶段,可以生孩子。每次三叶虫蜕皮,身体就会增加,壳上的刺、肿瘤,甚至尾甲的分裂也会增加。

三叶虫长大后,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海洋中。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在陆相地层发现三叶虫化石,这表明这种动物确实只生活在海洋中。由于三叶虫化石经常与珊瑚、腕足动物和头足动物一起出现,这表明它们都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浅海中。在那里,三叶虫吃各种小生物,或者对海草和动物的尸体感兴趣。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没有主动攻击的能力,因为三叶虫没有良好的游泳器官,也没有流线型的体型,在水中行驶得很慢。从他们坚固的背甲可以想象,一旦有凶猛的动物(如鹦鹉螺)攻击他们,三叶虫就会迅速蜷缩起来,像穿山甲一样保护自己,悄悄地沉入海底。

为什么寒武纪有这么多三叶虫?通过对古生态学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三叶虫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三叶虫不遵循单一的生活方式。有些三叶虫喜欢游泳,有些喜欢漂浮在水面上,有些喜欢在海底爬行,有些习惯于生活在沉淀物中。它们占据了不同的生态空间。寒武纪的海洋已经成为三叶虫的世界。在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这种不寻常的生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一起生存了很长时间,然后数量逐渐减少和下降。中国三叶虫化石非常丰富,仅在寒武纪早期就发现了200多个属,山东泰安丰富的“燕子石”,研究发现大量活动三叶虫死后积累,那些暴露在岩石表面飞“燕子”,实际上是一种长尾刺三叶虫尾甲。

三叶虫出现后,它们可以作为许多生物的代表,在整个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它们与许多其他生物一起揭开了地球进入生物多样化的序幕。从那时起,一个繁荣的生物世界就真正出现了。在晚古生代,随着大量海相无脊椎动物的出现,三叶虫的数量减少了,中生代终于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