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ng bēi tóu zhù
“杯”,读音为bēi,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杯”的基本含义为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如杯子、杯盘狼藉引申含义为杯状的锦标,如奖杯、杯赛。
在日常使用中,“杯”也常做名词,表示酒,如杯炙、杯酌。
“杯”,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会意字。篆书从木,古时有些杯是木制的从否。隶、楷书从木、从不。否和不都表否定,表示杯只盛液体不盛固体食物,本义指盛羹或注酒的器皿,今泛指盛液体的器皿,后来陆续在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杯”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停杯投箸读音是什么
停杯投箸读音是tíng bēi tóu zhù。
停杯投箸意思是:停下杯子,放下筷子。
箸[zhù]汉字
箸,汉语词语,拼音:zhù 注音:ㄓㄨˋ。本义:筷子。现可作名词,亦可作动词。多出现于古文中。
箸是中国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