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石鼓第一次发现在什么朝代

陈仓石鼓称之为石鼓,是中国九大镇国国家宝藏之一,由于在627年发现于凤翔府陈仓境内陈仓山而而出名。陈仓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在一尺上下,每一个石鼓上面都刻着籀文,多纪录捕鱼的事。

陈仓石鼓文本的价值

10面陈仓石鼓上的文字都有不同,所以人们将10个石鼓各自被命名为乍原、而师、马推、吾水、吴人、吾车、汧沔、田车、銮车、霝雨进行差别,这段文字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时间,是中国最早石雕诗词,自明代来,有一字抵万金这样的说法。

陈仓石鼓的传奇经历

陈仓石鼓自发现至今,经历了一段颠沛的传奇故事,从安禄山之乱暴发后的第一次丢失,到唐朝末年储存陈仓石鼓的孔子庙被烧毁的遭窃,再从靖康之变时把它掳走,让人不由哀叹。幸而到宋元明清以后,陈仓石鼓一直留在北京市,现如今又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馆的石鼓馆。

陈仓石鼓被选为九大镇国国家宝藏之一

在清末时,孙中山就把陈仓石鼓称之为“中华第一文物”,自此《国家人文历史》杂食性邀请到了9位杰出考古学、艺术权威专家,评选出了中国珍贵文物里的九大“镇国国家宝藏”,陈仓石鼓就是其中之一。

个人爱好强烈推荐